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财经 天津之窗 2024-05-19 501浏览

中企评ESG专委会执⾏秘书⻓郭旭:医药行业ESG报告披露率逐年递增,新型融资助力绿色转型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上海报道

“在国内⼤⼒发展新质⽣产⼒的当下,践⾏ESG和可持续发展是顺势⽽为。”5月16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ESG专委会执⾏秘书⻓、计然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旭在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ESG发展大会暨2024“蒲公英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本次大会为第88届药交会分论坛之一,以“追寻新质生产力·聚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华夏时报社华夏大健康研究院和国药励展共同主办。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首字母的缩写,ESG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由联合国前秘书⻓安南倡导,全球9个国家、18个⾦融机构联合发布的《Who Cares Wins》报告中,倡导资产拥有者和资产管理者,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融⼊投资策略、⻛险管理、产品设计中,实现⻓期的可持续的价值增⻓。

新质生产力与ESG之间有哪些内生联系?郭旭认为,新质⽣产⼒与ESG 的本质都是“变”,同时都强调技术创新、⽣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从⽽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者都强调“科技创新”,ESG 中碳封存技术、航空可持续燃料;ESG 中“S ”社会下的⾸要因素就是员⼯以及供应链上的劳⼯,这与新质⽣产⼒中强调的“劳动者”⼀致;⼆者都重视“全球供应链”、“全⽣命周期管理”;⼆者均需要⾦融⽀持,实现“科技—产业—⾦融”的良性循环;⼆者均注重“⻓期价值”、“⽣态思维”。

如今,全球ESG投资高歌猛进,在中国亦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行动指引。郭旭表示,ESG 投资是“寻求⻓期的价值增⻓”,投资机构在投资企业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还要关注它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有很多的研究证明对环境和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企业,它的抗风险能力会更强一些,从而它的长期价值也会更稳定。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逐年增⻓。数据显示,截⽌2024年5⽉7⽇,ESG披露公司有2417家,占⽐A股上市公司44.98%。与2023年相比,⽆论是披露数量还是⽐率上都有了⼤幅上升,披露增加了583家,披露率上涨了9.28%。

郭旭注意到,目前国内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ESG及可持续发展政策,2024年4⽉,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2024年5⽉1⽇起实施。

在《指引》第四章的“社会信息披露”中,新质生产力首次在ESG信披领域被提及——企业被要求披露“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应用对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郭旭认为,之前国内对于上市公司ESG披露都是处于倡导阶段,如今三大交易所出台的指引是对上市公司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到2027年450多家上市公司是必须披露2026年的ESG报告。除了大势所趋以及合规要求之外,有战略意识的企业做ESG是为了风险管理,比如说气候问题,企业如果不提前布局的话,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合规、市场准入等风险点。

“风险的另一面就是机遇,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利用ESG在政策上的红利或者在金融工具上的支持来积极地布局转型,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即使是没有强制性要求,也要提前关注ESG,就是从机遇的层面去考量。”郭旭说。

在信息技术、公用事业等众多行业中,医药⾏业ESG报告披露趋势显示,医药⾏业ESG报告披露率逐年递增,但与其它⾏业相⽐仍有提升空间。

郭旭认为,医药健康⾏业具有天然ESG属性。医药健康相关⾏业,例如⽣物制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等,具有⽣命相关性、道德性,本⾝与社会责任(Social)强相关,在Environmental 环境方面,健康系统也占全球碳排放的近5%。

在医药健康产业ESG应该关注的实质性因素中,“S”的⽐重相对较⼤,比如说产品质量与安全、人力资本发展、医疗普惠、数据安全和劳动力管理等;“E”下面比较重要的就是有害排放及碳排、用水等;“G”主要是跟股权、董事会、薪酬、商业道德等相关。

医药⾏业上市公司ESG 评级综合表现中等。郭旭称,⾏业内ESG领军企业较少,企业ESG 能⼒与发展⽔平有待提升。从总体来看,医药⾏业ESG 评级情况呈正态分布,⼤部分企业的评级集中在B级与C 级,占⽐约 53.21%,其中30.43% 的企业评级在B级区间内;23.81% 的企业评级在A级,但仅有4.35% 的企业评级为A+;22.98%的企业ESG 评级在D 级区间,较为落后。

另外,郭旭提出医药健康产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绿⾊转型是指企业、⾏业或整个经济体在其运营和⽣产过程中采取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应对⽓候变化的挑战。

传统的绿⾊⾦融主要⽀持“纯绿”(pure green)或者“近纯绿”(near pure green)的经济活动(例如光伏、动⼒电池)。2019年,经合组织(OECD)提出转型⾦融,通过运⽤多样化的⾦融⼯具,对传统碳密集型或难以减排的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向低碳转型提供⾦融⽀持。

郭旭建议,企业投资新的项目也好,转型也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转型金融其实是相对于绿色金融的一个概念,一些医药制造业相关企业,如果想进行一些转型的布局,其实可以考虑这种新型的融资工具。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

天津之窗

天津之窗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天津之窗 tj.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