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健康 天津之窗 2022-06-26 520浏览

解读藏品器物背后的故事

游走荔湾小众博物馆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日”,以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而随着游客活动半径从跨省游、长线游转变为周边游、本地游,挖掘本地博物馆文化资源也逐渐成为大众青睐的一种出游方式。

显而易见,周末去哪玩?广州本地的博物馆便是很好的去处。就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州老城区荔湾区的小众博物馆,借助其中的藏品器物,解读其中承载着的厚重历史;你甚至可以约上一位向导讲解员,有规划地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自己更加沉浸其中。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VCG/图)

1

犹如一扇被推开的岭南满洲窗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倘要解读西关文化、了解广州这商贸之都的历史,一定绕不开“十三行”这三个字,它既是一个地名,又是一片商贸区,更是一幅商人的群像,也是一种贸易体制,它像调色板将岭南文化的底蕴描摹于流光溢彩的历史经年,它亦如一扇被推开的岭南特色满洲窗,链接古今中外……

十三行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足迹,对今天的广州乃至整个中国的中西方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根据广州文化公园内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改修建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也是广州乃至全国集中展示十三行印记的最主要场所之一。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通过文物+文献史料的形式直观再现两百多年前十三行的辉煌历史,反映粤商“敢为天下先”、包容务实、锐意进取、海纳百川的“海洋文明”理念。博物馆内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

其中,“王恒、冯杰伉俪捐赠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在展厅二层,王恒、冯杰伉俪从2013年起就先后无偿捐赠十三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广彩瓷器、玉器制品、象牙制品、广绣作品、优质原木家具、银器、铜器等珍贵文物在内,藏品数量已达5000多件,涵盖了当时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堪称“展现民间智慧和艺术的珍宝”,特别是馆藏的上百件五常酸枝家具,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专项收藏。六百多件从清康熙年到现代的广彩瓷器,更是种类齐全的研究广彩艺术的实物资料。

此外,通草画收藏也是题材丰富,非常值得一看。通草画全称是“通草纸水彩画”,即画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纸是旧时广州画人作画时常用的纸,不是惯常意义上通过纸浆造的纸,而是用一种学名“通脱木”俗称“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成,因切割的树茎大小有限,故此每张纸只有两三只巴掌大小,很适合水彩画的运色着墨,经过光的折射便呈现出斑斓缤纷的色彩效果,可以媲美漆器或刺绣,在18和19世纪作为广州的外销画用于出口,题材大多反映清末广州社会生活场景和形色人物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色彩鲜丽,惟妙惟肖,见证着清代广州的繁荣活力和普罗大众的市井生活。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 开放时间:9:00-17:30时(17:00时停止门票发放),逢星期一闭馆。

门票:凭有效证件免费兑票入场 提示:每天上下午分时段提供两场免费讲解服务,分别是上午10:00和下午2:00,可提前致电博物馆进行预约。

2

岭南园林里叹广东大戏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如今的年轻一代,恐怕对粤剧这种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陌生,想更熟悉广府文化,了解粤剧是途径之一。位于广州荔湾区沿荔枝湾涌南北两岸、具有岭南水乡风格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就值得花上一点时间前往一观。

历史上的西关因地处西门外而得名,分上下西关,属于广州老城区,明清时期西关一带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十三行、十八甫、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均赫赫有名,“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正是荔枝湾的魅力写照,亦曾是粤剧展演的重要聚集地以及粤剧名伶的聚居地。

粤剧作为粤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也被称为“广东大戏”或“广府戏”,糅合了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表演艺术,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主要流行于珠三角等广府民系聚居地,清末改为使用粤语演唱。2006年5月20日,粤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南国红豆,粤韵佳音”的美誉。

2016年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的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包括了荔湾区恩宁路以北、元和街以南、多宝坊以西地段,周边还有八和会馆、宝庆大押、李小龙祖居和泰华楼等历史文物建筑,非常适合城市一日游路线。

博物馆整体分南北两部分,南边是主馆和仿古园林建筑部分,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和一些公共活动主要在这边,北边是文物修复、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等内容的配套区域。

博物馆主馆遵循传统岭南园林式建筑风格,沿十字轴呈骨架式排布的仿古建筑群组环绕着中心湖,错落有致的院落空间,院与院彼此相连但又相对独立,亭台楼阁似悠然“荡漾”在水面。

主馆建筑为地面三层,地下两层——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这里研究下这些仿古建筑的岭南特色工艺和技法,如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和嵌瓷等建筑装饰的运用,每一样都很值得学习和玩味。毕竟昔日的西关,既是商贸地,又是岭南园林文化与广府饮食文化的发端地,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让粤剧艺术的精神内核与老西关气韵相合,游走于斯,移步换景,画舫连廊,门窗格扇,通透轻盈处,雍容始自来……

博物馆陈列区的主展厅设有“风雨历程”“红豆飘馨”“梨园异彩”“名扬五洲”四个部分的主题陈列展,通过展板展示、展品陈列、模型复制及场景复原等不同的展现方式,借助体感互动、触摸屏等一些多媒体将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组织结构和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等内容立体呈现出来。同时,粤剧艺术博物馆还开设有仿古戏台,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粤剧粤曲的展演活动,让粤剧艺术“动”起来“活”起来,也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门票:免费,需提前预约

广州市粤剧文物藏品
天津之窗

天津之窗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天津之窗 tj.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