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科技 天津之窗 2023-09-22 510浏览

科学家提出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本报讯(记者王敏)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王育才和副教授蒋为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层次活体显微成像技术,首次明确指出,肿瘤血管外侧存在一层致密的基底膜结构,该结构严重阻碍了纳米药物的血管外渗透能力,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外形成“血池”样的积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肿瘤血管构成了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组织的主要途径,因此纳米药物的高效递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系统。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基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屏障是纳米药物渗透到肿瘤组织的最后一道防线,纳米药物可以利用肿瘤血管的高渗透性来跨越这一屏障,直接进入肿瘤微环境。

然而,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某些研究数据表明,纳米载体仅能将大约0.7%的药物有效递送至肿瘤组织。是不是其他未被充分认识的机制的存在阻碍了纳米药物进入实体瘤?

该研究通过深入的活体显微成像分析,精准地解析了由基底膜构成的“血池”的空间定位、微观结构以及成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酶降解基底膜能显著减少“血池”的数量,从而增强纳米药物的渗透效率。

研究进一步证实,通过炎症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迁出机制,能在基底膜上短暂形成一个动态“窗口”,从而实现纳米药物火山喷发式的高效渗透,有效提升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截然不同的纳米药物富集创新机理,还为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并刷新了人们对纳米药物跨血管转运机制的整体认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3-01498-w

纳米肿瘤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天津之窗

天津之窗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天津之窗 tj.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